總體概況
巍巍賀蘭,雄渾壯觀,紅色六盤,天高云淡,滔滔黃河,九曲迂回,孕育了美麗富饒的寧夏平原,造就了稻香魚肥、瓜果飄香的“塞上江南”。
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寧夏的發展,稱贊這里是祖國西部的一塊寶地,賦予寧夏建設“經濟繁榮、民族團結、環境優美、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”的歷史使命。按照總書記擘畫的宏偉藍圖,寧夏確定了加快“三區建設... [查看詳情]
歷史沿革
寧夏歷史悠久。元朝滅西夏后,以平定西夏、穩定西夏、西夏“安寧”之意,取名“寧夏”,寧夏因此而得名。寧夏是中華遠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。靈武市水洞溝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發掘出來的石器、骨器和用火痕跡表明,遠在距今3萬年前后,寧夏境內就有了人類活動。商、周時期,稱為胡(北狄)、羌(西戎),后又有稱為獫狁(熏育、葷粥)的游牧部落活... [查看詳情]
行政區劃
寧夏是中國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,下轄銀川、石嘴山、吳忠、固原、中衛5個地級市,靈武、青銅峽2個縣級市,永寧、賀蘭、平羅、鹽池、同心、西吉、隆德、涇源、彭陽、中寧、海原11個縣,興慶、西夏、金鳳、大武口、惠農、利通、紅寺堡、原州、沙坡頭9個市轄區,193個鄉鎮(103個鎮、90個鄉),47個街道辦事處。按照自然地理和經濟條件,寧夏可分為... [查看詳情]
人口民族
截至2021年年底,全區常住人口725萬人,同比增加4萬人。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78.8萬人,占常住人口比重(常住人口城鎮化率)的66.04%,同比提高1.08個百分點。全年全區出生人口8.4萬人,出生率為11.62‰;死亡人口4.4萬人,死亡率為6.09‰;自然增長率為5.53‰。全年全區城鎮新增就業人員8.15萬人,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1.27萬人,全年全區城鎮登記失... [查看詳情]
地貌氣候
寧夏回族自治區,簡稱寧,位于祖國西北部的黃河中上游地區,地處北緯35°14′~39°23′,東經104°17′~107°39′。東鄰陜西省,西部、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,南部與甘肅省相連,總面積為6.64萬平方千米。從地理位置看,寧夏在全國東、中、西三大帶劃分中,位于中部、西部過渡區,是西北地區距離華北最近的?。▍^),區位優勢明顯。地形南北狹長,南... [查看詳情]
旅游資源
寧夏自古就有“塞北江南”的盛譽。寧夏的“三山一河(賀蘭山、六盤山、羅山、黃河)”“兩沙一陵(沙湖、沙坡頭、西夏陵)”“兩堡一城(將臺堡、鎮北堡、古長城)”,展現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自然風光。數百公里的秦長城、明長城遺跡橫亙于塞上,被專家譽為“中國的長城博物館”。沙湖距銀川市56千米,1994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全國35個國家AAAA... [查看詳情]
自然資源
寧夏能源優勢明顯。新型材料產業潛力巨大,寧夏地處中國能源“金三角”,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是國家級現代煤化工示范區;鉭鈮鈹、電解鋁、金屬錳產能全國領先;晶硅棒(片)、工業藍寶石和鋰電材料規?;a;碳化硅、活性炭、炭素產能位居全國前列,是打造化工、金屬、電池、碳基等新型材料的重要保障。清潔能源產業前景廣闊,寧夏是全國首個新能源... [查看詳情]